李世民知人善任,以诚待人;他将许多能人异士收入麾下,并且能协调好君臣关系。
唐太宗对待他们赏罚分明,并且在得到皇位之后态度没有改变,不像朱元璋那般屠戮功臣,最终二十四人几乎都得以善终。
唐太宗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命人画出《二十四功臣图》,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等,有文官有武将;
屈突通从小刚毅果断,擅长骑射,熟悉用兵之道,是一个能够领兵打仗的好苗子。
屈突通年纪轻轻便当上了虎牙郎将,那时在位的是隋文帝,后来通过努力步步高升。
他曾经查出两万多匹隐马,上奏给隋文帝,隋文帝大怒要将涉事官员全部处死,涉事官员多达一千多人。屈突通听后觉得太过残忍,于是劝谏皇上不要如此处理。
自家亲戚也绝不徇私枉法。他的弟弟屈突盖也是如此,治理地方井井有条。两兄弟在民间以此闻名,百姓十分敬畏。
。隋炀帝得到皇位并不光彩,他采取了一些小手段,这使得其他兄弟不服气。隋炀帝想把宗亲兄弟聚集长安,一起处理,但是没能得偿所愿。
于是,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举兵造反,屈突通送给新主的第一份功绩便是平定叛乱。
叛军缺少擅长领兵打仗的将领,排兵布阵和战略打法很快被屈突通抓住破绽,最后一举击破叛军。
隋炀帝即位后,更加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们纷纷起义,局面难以控制。
军队里,许多将军和士兵身在隋朝,但实则内心向着李渊。屈突通的军队也是这样,他们不得不听命李渊,但是又毫无军心,根本不可能胜利。
一度有部下劝屈突通归降,但是他表示一直感念两位皇帝的恩情,不愿意背叛隋朝,宁愿以死明志
后来长安沦陷,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前来劝降,他为了忠义命令手下向儿子射箭,所幸箭没有射出。
众将士见状扔掉武器,屈突通无奈成为俘虏,他还向扬州方向跪拜三下,表明对隋的忠心
李渊见了屈突通十分感慨,赞赏他的忠诚,这是绝对的忠臣。于是对其百般劝说,或许是诚心所至;最终屈突通降于李渊,为其效力。
屈突通投降后,便随李世民征战四方。首先讨伐薛举父子,并取得胜利,缴获金银珠宝无数。将士们看到这些财宝不免心动,都想占为己有。
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向他们投降,但是遭到屈突通和众多将领的质疑。屈突通屡次劝说李世民不要轻信他人,甚至建议将他处死。
随后讨伐王世充,王世充非常狡猾,他将屈突通在洛阳的两个儿子关押起来作为筹码。
屈突通立刻向唐高祖表示讨伐王世充是作为臣子的责任,倘若两个儿子不幸遇害,是他们的天命,与国家毫无关系
唐高祖听后感慨万千,这样的官员真的是千载难逢。讨伐王世充取得胜利,屈突通的功绩当居首位。
不难发现,屈突通大部分征战时间都与李世民在一起,近距离与这位未来的明君接触,应该很难不被其品德和谋略吸引。
奈何李渊的一时昏庸,立李建成为太子。随着李世民在军队和百姓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李建成和李元吉决定痛下杀手,铲除皇位的最大威胁。
李世民得知他们的意图,决定不再继续容忍,果断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想要谋害李世民的地方被其反杀,让人称快。
李世民因此成为了皇太子,为了江山社稷他不能随意出征,屈突通便替他继续出征,镇守一方。
屈突通七十二年的人生中战功赫赫,先后效力于多位皇帝,对每一位皇帝都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他的清廉和忠诚让人自愧不如,幸好在隋朝灭亡时他没有以死殉国,否则可惜了一代忠臣。
对于隋炀帝这样残暴的统治者,屈突通的投降不算背叛,反而是弃暗投明。可见择明君才是正道,否则浪费了忠心。
和平年代早已没有战争,自然不需要学习屈突通的用兵之道,但是需要学习屈突通身上的良好品质。
即遵守法律法规,不利用职务之便贪污钱财。为官者要清正廉洁,保证公平公正,为人民服务。打水歌打西瓜打牙牌大宋忠臣大雁展翅大唐忠臣大西厢大雁戏楼大四套大雁笑群儒